你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公司新闻

民俗迎春 方寸祈年——赏析金银币上的迎春图

2016/3/30 17:15:22      点击:

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; 

千门万户瞳瞳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

春节,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。据记载,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,历朝历代均以不同的习俗、方式庆贺着这个“好日子”。《礼记·月令》中记载:“立春之日,天子亲帅三公、九卿、诸侯、大夫,以迎春于东郊。”古代从帝王到平民,无不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,迎接春节,迎接新的一年!

从古代“祭天祈年”的迎春大典发展到今天,已衍化成各个地区的风俗习惯,活动形式丰富多彩,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。迎春的习俗在我国金银币上就有所表现——中国人民银行自1997年开始启动迎春金银纪念币系列项目,一共发行了三套,均以“迎春图”为题材,借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画面体现民俗节日的喜庆热闹、多姿多彩。小小方寸虽然不能尽览各地盛况,但透过富有民族特色的画面却让我们享受到了节庆的欢乐与温馨。

 

1997年迎春金银纪念币的图案设计取材于民间,且为我们常见的一个画面:一群小孩童相约户外放鞭炮,庆贺春节的到来。币面中,一头戴绒帽男童俯身斜跨,小心翼翼地伸出持着火种的左手,欲点燃地上的红鞭炮。其身后一手持灯笼男童脸带喜悦,饶有兴趣地张望着,旁边还有一扎着双髻的女童弓身紧张地向鞭炮方向注视,并用双手掩耳,等待着鞭炮爆破的一刻。挂灯笼、放鞭炮是民间最常见的迎春习俗,这个“放鞭炮”的场面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,轻易勾起人们对春节的向往之情。特别是通过天真无邪的孩童呈现出来,更具节日气氛,同时孩童的活泼增添了节日的活力与激情,令画面更显艺术张力。设计师除了对人物惟妙惟肖的刻画外,还注入了春燕和红梅这两种人们熟悉的元素为背景,诠释着“春”的概念。红梅不仅是报春花使,而且在传统文化中它还象征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,不屈不挠,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,为本币镌上了中国印,更具民族特色。

 

1998年迎春金银纪念币上的“迎春图”为三孩童放风筝迎春的情景。放风筝迎春,这是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一种习俗,早在唐宋年间放风筝已成为百姓迎春祈福的民俗活动,如今在我国北方地区较为流行。这套纪念币的图案设计十分简洁、平凡,就像定格着一幅孩童郊外放风筝过程中的一个小镜头。“草长莺飞二月天,拂堤杨柳醉春烟。儿童散学归来早,忙趁东风放纸鸢。”画面中描绘的正如清朝诗人高鼎《村居》诗中所含意境,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季节,孩童结伴同行,放飞风筝放飞欢乐。从各种形状的风筝,可以看到中国民间手工艺的精巧,深化了民俗的主题。而三孩童脸上均洋溢着笑容,装点着春节的喜庆氛围,让我们感受到了节日的祥和与欢乐。

1999年发行的迎春彩色纪念币背面图案与1997年相同,不过铸造工艺却作了改变,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彩色移印工艺。受限于当时的生产条件,这套纪念币委托瑞士造币厂铸造,尽管成本较高,但却为后期中国彩色铸造工艺的发展铺开了一条光明之道。在彩色工艺的渲染下,孩童的盛装、灯笼的精巧、梅花的红艳均得到了很好的展现,色彩斑斓的画面十分贴切地体现了中国民间春节习俗的丰富多彩。方寸中的迎春图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结晶,传承着优秀的传统文化,并以最亲和的画面呈现出来,使我们沉浸在和谐欢乐的节庆氛围中,流连、沉醉。